重新审视淮河流域远古文化
中国的鼎,最早出现在淮河上游。河南舞阳贾湖遗址8000多年前的陶鼎,不仅开创了新风,此后还随着裴李岗文化的大扩张,在六七千年前的淮河中下游双墩、北辛文化中逐步流行,并风靡整个淮河流域,进而传遍华北、东南,形成覆盖半个东部中国的鼎文化圈。
中国的鼎,最早出现在淮河上游。河南舞阳贾湖遗址8000多年前的陶鼎,不仅开创了新风,此后还随着裴李岗文化的大扩张,在六七千年前的淮河中下游双墩、北辛文化中逐步流行,并风靡整个淮河流域,进而传遍华北、东南,形成覆盖半个东部中国的鼎文化圈。
中国的鼎,最早出现在淮河上游。河南舞阳贾湖遗址8000多年前的陶鼎,不仅开创了新风,此后还随着裴李岗文化的大扩张,在六七千年前的淮河中下游双墩、北辛文化中逐步流行,并风靡整个淮河流域,进而传遍华北、东南,形成覆盖半个东部中国的鼎文化圈。
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徽州文化、长江文化、淮河文化、大运河文化及黄梅戏文化的重要指示精神,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、创新性发展,助力“建设淮河生态经济带”,增强区域文化交流融合,繁荣淮河流域戏曲文化创作,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,由安徽省文学艺术界联